造谣公号向阿里“求饶”,饶还是不饶?-公众帐号大全_微信公众号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微信资讯 >

造谣公号向阿里“求饶”,饶还是不饶?

发布时间:2016-04-14 10:26    浏览403次

昨天下午,因在去年双十一造谣、传谣阿里《一天收了912亿,看马云如何吐出574亿》内容的两个微信公众账号,“福鼎五月茶农”和“全城单身交流群”正式发布声明向阿里道歉,历时5个月阿里双十一声誉维权成功,而自媒体行业再添一典型负面案例。

  阿里双十一维权成功,造谣微信公号赔款道歉求饶

  人人都可以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为企业公关带来更多的压力,很多莫须有的事情几经传播之后就变成了企业的危机公关事件。去年“双十一退货574亿”的谣言让一向擅长市场公关的阿里也颇为被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特点严重的损害了阿里双十一的形象,所以对于这起造谣事件,阿里完全是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反击,虽然事件风浪早已平息,但阿里还拿到了一个官方的处理结果,涉事两大微信公号正式道歉。

  实际上,应对危机公关主要在事件刚发生的那段时间,如何迅速平息事件阻止恶性传播维护企业名誉是处理危机公关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早在发生伊始,阿里迅速作出回应并以起诉造谣公号的方式平息了这次危机事件,这两日涉事公众号正式道歉算是给这件事划上了句号。

  参与造谣、传谣的两大微信公号“福鼎五月茶农”和“全城单身交流群”已于近日发表道歉声明,并且都用了“恳求”的字眼向阿里求饶。阿里似乎已经接受了对方的道歉,福鼎五月茶农除道歉之外还向阿里赔偿3万元,而阿里当时起诉对方时要求索赔1000万元,由此处理结果来看,阿里更在意对方诚恳道歉的态度,而不是赔偿数额。

  谣言止于智者,奈何现今智者少,造谣信谣传谣者众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但很明显现今社会的智者极少,而造谣、传谣、信谣者甚众。其实,阿里并不是第一家起诉微信公号造谣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除阿里之外,肯德基、康师傅、周杰伦、万达等均都起诉过某些微信公众号造谣,并且都已有了具体的处理结果,此外就在前几日百度也发表声明要起诉一恶意造谣的微信公众号。

  有企业或者明星愿意通过法律手段打击自媒体造谣现象对于普通群众来讲是好事,但还有一种谣言一直都不能有效遏制。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中充斥着最多的是《Wifi辐射损害健康》、《孩子常喝饮料会得白血病》、《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用含氯自来水蒸煮东西会致癌》、《生吃酱油能致癌》等关乎人身健康的危言耸听的内容,大量围观群众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参与转发传播,以讹传讹久而久之让很多人误以为真之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

  棍棒之下出行规,不谈情怀与节操,但要有法律底线

  造谣者“危言耸听”的目的主要是为哗众取宠博取关注,也有一些是出于商业目的,同时有些传谣者也是出于相似目的才乐于推波助澜,当然,一条谣言要想传播深远主要还是得依赖广大而盲目的无知群众。谣言产生的根本是人性的阴暗面,谣言传播的动力是人心的好奇、无知与盲目,谣言不是在自媒体时代才有的,但却是因微信公号的社交传播的特点而数倍放大了杀伤力。

  近半年,肯德基、康师傅、万达、阿里等公司先后起诉造谣微信公众号并得到了有利的判决结果是在教育自媒体行业遵守法律底线。大量出于营销目的的自媒体账号可以不谈媒体人的情怀和操守,但至少不能触及法律底线。同行之间苦口婆心的规劝是没有用的,只有挨了企业维权的棍棒之后才会自发形成自律性的行规。不过,在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下,免不了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这种情况只能出现一起查处一起,没别的办法。

  枪打出头鸟,哗众取宠引关注时有可能成为企业维权炮灰

  很多时候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造谣者本身在造谣时可能根本料想不到会有不可控的传播效果,可一旦产生恶劣后果就必须要承担相应责任。“福鼎五月茶农”在致歉声明中回顾造谣阿里十一的经过,“我们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素材拼凑,编造出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退货574亿的虚假内容。随后,该文章便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并引发众多网友质疑。我们此时才意识到事态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然而为时已晚,文章已经对阿里巴巴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名誉伤害。”

  在适应了自媒体时代之后,并有企业诉讼造谣微信公号的案例在前,今后企业维护名誉权的方式非常明确,只要某微信公众号存在恶意攻击造谣的行为,都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名誉权。枪打出头鸟,企业必然会对最先的造谣者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以便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肯德基、万达、阿里等在向自媒体维权时均要求了高昂的索赔金额,但最终的实际赔偿金额取决于企业的维权目的,肯德基的目的是出于使用法律反制惩罚恶意造谣者,而万达、阿里则是想以法律手段维护名誉,不在意赔偿金额。

  虽然自媒体时代造谣、传谣的过程成本很低,但造谣、传谣造成的结果需要承担的责任可不小。如今已有诸多自媒体因博取关注而造谣、传谣却被企业起诉的案例,今后还有靠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来博取关注可能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了,所以那些以营销为目的的自媒体还是谨言慎行吧。